林天苗 官方网站

http://lintianmiao.zxart.cn/

林天苗

林天苗

粉丝:44414

作品总数:16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林天苗,1961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8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北京。1989年毕业于艺术家联盟学院,美国纽约纽约。1995年参加“中国妇女邀请展”(北京);1998年参加“世纪妇女”(北...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直觉的逻辑——林天苗


2012-07-24

 

/ 卢迎华


20121月,我在布鲁塞尔短暂停留期间,看到了一系列记录1998年在北京东郊举办的生存痕迹:98'中国当代艺术内部观摩展的照片,拍摄者是一位当年在北京求学的比利时艺术家。在其中一张照片中,我看到了林天苗的参展作品。圆形刺绣架固定着的白色布面上,艺术家用白丝线精致地绣着一句没什么好玩的,穿着丝线的钢针仍插在画布上,像没有绣完似的。作品随意地挂在墙上,独特的视觉形式,一眼便知是林天苗的创作。这位曾经的设计师,1995年投身艺术事业,自始便表现出对家什、布料、线以及刺绣工艺的偏好,热衷于将物件用线缠绕包裹。一句没什么好玩的,简洁直接,正是林天苗最真实的写照:直言快语、率真不矫情。三十多岁才开始从事职业艺术家生涯的她,注重艺术给人所带来的智力与精神的双重满足;没什么好玩的01)正好一针见血地表达了她对于当时艺术创作中普遍存在的一潭死水现象的厌倦和失望。

 

当时,中国艺术圈正经历一个普遍的倦乏期。欧美艺术界,从策展人到收藏家,均将艺术消费视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抵抗形式,以至于意识形态几乎成为艺术价值评判的主要指标。艺术体系的逐渐成型以及新兴产业及其对于秩序和等级的渴求,还有艺术家的急功近利,令许多人感到厌倦不已。此时,林天苗与同为艺术家的丈夫王功新结束了在纽约六年的旅居生活回到北京,在报房胡同的一处四合院住下,并将之开放成为艺术工作室,除了展示自己和朋友们的创作以外,艺术家们在此自发组织展览、开展实验、交流互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大家可以随意发表对于艺术行业的专业看法。来到这里的艺术家均自发参与,彼此互相信任,维持着独立自由的心态。

 

当年,展览生存痕迹选在北京郊外的一间工厂仓库内举办。开幕当天,所有观众包括这位比利时艺术家,都得乘坐专门安排的公交车抵达展览现场。从一些照片可以看到,附近的村民趴在墙上往里窥看,对于大门紧闭的废弃工厂里所发生的事情,十分好奇。展览以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为主,由于当时博物馆和公共展馆对于当代艺术较为抵触,这些作品并没有得到博物馆和公共展馆的接受,即使在北京、上海新兴的画廊里也是不多见的。

 

这并不是林天苗第一次使用刺绣,来表达自己对于参与艺术系统的感受。1999年,林天苗在一篇艺术评论的照片上面,用针线胡乱地缝来缝去。整篇文章的照片从上到下,针线越来越密,直到最后,全然被针线所遮蔽。这是顾世勇于1999214日所撰写的一篇策展文章,文中认为,在艺术创作中,人的身体能量(作者称之为磁场能”)相比智力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该文作者还暗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依靠自己的头脑和智力作为创作工具,而忽略了身体本身的感受和经验,却不知这在过去一度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作者建议人们要对数字化时代的迷失作出反省。他认为,数字化时代使得人类失去了对于身体的触摸和经验。林天苗用针线将文章的内容遮盖起来。文章的标题还完全可见,正文第一段前两行隐约可以瞥见,其后的文字则完全不可见了,那里全是林天苗用各种手法缝出来的错综复杂的针线。而她给读者所留下的隐约可见的两行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正是她个人在艺术实践中所重视的品质,那就是,感官的、身体的、冲动的和未经彩排的创作。观众几乎可以看得出来,林天苗对于这篇论文开头的论述是有共鸣的,这与她个人的艺术实践有共通之处。而论文的其余部分,在林天苗看来,则尽是矫饰的文字,言过其实,拖沓累赘,以至于林天苗要对作者大叫闭嘴了。这种理性的分析,正是林天苗所摈弃的。她为这幅作品取名《闭嘴》(02),来表达自己坚决的立场。1970年,比利时艺术家马塞尔·布达埃尔(MarcelBroodthaers,1924–1976)创作了一件名为《与猫访谈》的作品。该作品更像是一件声音作品,而不是视频作品。布达埃尔在作品中用法语向一只猫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试图了解猫对于艺术的看法。这幅画还不错吗?……最近,我们的艺术已经从观念艺术转变成人们所谓的新的比喻艺术,你觉得这幅画和你所想象的转变一样吗?……”布达埃尔给他所对话的猫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而这只猫,在短短的五分钟内,仅仅给出了不同的喵喵的声音,来作为回应。林天苗与布达埃尔一样,对于如今的艺术评论使用十分抽象、甚至晦涩的语言,同时参以说教的内容,表示嘲笑,并用与布达埃尔一样的方式,对于此种形式提出了驳难。当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之间使用抽象、晦涩的语言进行交流时,其结果必然导致艺术的冷漠无情。

 

我初次遇见林天苗的作品,是在生存痕迹展览之后几年,大概是在2002年。那时候,林天苗正在北京办四合苑画廊举办个展。这次展览所展示的作品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其中的一系列大型黑白肖像画。这些肖像画的是一些中性人物的面孔,他们的脸部被丝线缠绕,同时,画布上还用针线缝了一些人体毛发。这些丝线和毛发或者从画布上松散地挂下来,或者在画布前面形成不同尺寸的线球,又或者在图像的上面胡乱纠缠在一起。该展览还展出另一个取名?”03)的系列作品。在这一系列中,林天苗利用一些道具将一张普通的彩色印刷全景风光照制造出三维效果。这些所谓道具,是用白色麻绳紧紧缠绕起来的自行车,有的有着方形的车轮。显然,它们无法载人,什么地方也去不了,而是被艺术家星星点点地安排风景中,让一些人裸体做出骑车的样子。从构图上看,这些自行车被排成一排,置于照片前端偏下的位置,从而给人一种真实存在的感觉。林天苗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原本看起来似乎遥不可及的景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这时的林天苗,职业生涯达到了一个高度。2002年,世界各地多个重要的双年展都吸收了林天苗的作品,肯定了她的成就。这是丰收的一年。林天苗的作品几乎出现在当年所有重要的国际双年展上,包括光州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爱尔兰双年展,还有广州三年展。由巫鸿组织的第一届广州三年展,旨在对上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家所创作的实验性作品进行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清点,展出对象主要为各种不断变化的、富有生机的艺术形式,而不是当时受到商业系统裹挟、已泛滥于世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作品。此时,正逢林天苗的艺术创作多产时期。她着迷于周边环境和人类意象,喜欢通过自己与众不同的幻想来表达这些意象。林天苗的很多作品具有自传性质,可以说是她个人形象的一次又一次的描绘。通过对线和彩色印刷的运用,林天苗的个人形象总是不断地在作品中得到新的转换,并融合到作品的空间结构中。林天苗的作品既是具有雕塑感的,也是感官的。对于艺术家而言,这种自然而然、始终贯穿在其创作逻辑中的审美方式,很难用言语来说清楚。因此,一篇在开头鼓吹身体感觉的重要性、最终却落入理论的窠臼,以论证身体感觉在作品《闭嘴》中的合理性的文章,在林天苗这儿,无疑只有一个命运,那就是被丢得远远的。

 

此后几年,我一直保持对于林天苗作品的观察,对于林天苗运用材料之熟练和优雅,常常惊叹不已。她继续用线和织物包裹日常用品,熟练地创作各种迷人的景观。尽管,评论家惯于给林天苗的作品套上一个女性主义的框架系统,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从她的作品中寻找任何对观念解读方式。林天苗习惯利用织物和日常生活用品(通常与林天苗个人生活相关,如她儿子的玩具、日常器械和工具),就像画家使用画笔和颜料一样自然。对于评论家加在自己身上的女性主义帽子,林天苗并不接受,她也从不宣称自己是一名女性主义艺术家。事实上,林天苗的作品恰恰提醒了我们,视觉艺术本身所拥有的力量,以及艺术自身的品质所具有的强大力量。这一切并不总是需要观念和理性推理来支撑。从这个角度来说,林天苗的作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四合苑画廊个展之后,大约整整十年,我没有近距离接近林天苗的作品,直到一样的创作。一样林天苗20111217日在北京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个展。一样展开始前一个月,我应邀前往她的工作室参观。这次访问使我得以亲身观看林天苗的创作过程。由于不久前林天苗的母亲不幸因病离世,林天苗在作品中开始思考生命的问题。她在装置艺术中使用数百块人体和各种动物的骷髅和骨头。小动物如兔子的骨骼、枯枝败叶,所有东西都用彩色丝线紧紧缠绕。这些丝线有金色、粉色、绿色、暗灰色、和黑色,在幽暗中熠熠闪光。其中有一些成为较大的装置作品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则被缝到画布上,画布上拼贴着各种颜色的织物,有粉色、金色或精选的其他几种比较好看的颜色。不同的织物通过拼贴组合,在面积较大的画布上形成一定的几何图案。同时,画布上还有各种刺绣图案和图形,例如骷髅和植物形体等,形成画面的第二层意象。在画布之上数量惊人的物体,多数都是用丝线缠绕的骨骼。丝线缠绕极为紧密,原来的物体表面几乎无法辨认。一些骨骼则是用多层金箔贴在表面。这些金箔与寺庙里镀金佛像所用的金箔一样。这些骨骼最终被艺术家用针线缝制在到画布上,形成第三层意象,从而使得整个作品具有三维和雕塑作品的效果。林天苗创作这一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她所花费的工夫,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作为该作品的设计者,林天苗带领一支女性团队,日复一日,凭借无比的耐心、谨慎的手工,专心致志,才得以将作品创作完成。在林天苗的工作室,她带着我参观作品的创作过程。从一个工作点到另一个工作点,她不断为女工们细心讲解说明,言语中满是鼓励的语气。对于工人们的即兴创作,林天苗虽是严格要求,但也抱着开放地心态加以对待。她的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在作品中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但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决定什么地方安置什么东西时才能让作品的表达更加流畅、充满惊喜和愉悦,她允许工人们参与决策的过程。

 

如此创作的结果是意象的奢华铺陈。这个作品与其说是比喻的,不如说是抽象的;与其说是理性的,不如说是情感的。与其说它是对死去的亲人的一种肃穆的礼赞,不如说它更像是艺术家对于存在和生存的一种颓败的庆祝。在林天苗的工作室,我们聊起各自所失去的;还有一位不久前不幸罹患重症的艺术家朋友。死亡之无可避免,令人生畏;而活着的感觉就像呼吸新鲜空气一样。人们常常把骷髅和死亡联系起来,而林天苗在这个系列作品中大量使用骷髅,看起来颇有大胆无畏和解放精神。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学说来看,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等级关系,人类的身体和精神品格也并不比其他物种高尚。一切的区别似乎只是意外和运气。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都是一样的。生存到底是一种本能。

 

http://img1.artron.net/news/201207/2012072416294875085.jpg

01没什么好玩的ThereIsNoFunOfIt

 

http://img2.artron.net/news/201207/2012072416385094525.jpg

02闭嘴ShutUp

 

http://img1.artron.net/news/201207/2012072416294827962.jpg

03走?Go?